首页 > 投资环境 > 历史沿革

新疆吐鲁番地区历史沿革

时间:2015-05-29 11:43:45 来源:www.b82.bet 作者:打印本文

    一、境域变迁

   

    西汉时期,吐鲁番盆地内有车师前国,其疆域包括招哈和屯(今吐鲁番市亚尔乡)、哈拉和卓(今吐鲁番市二堡乡)、鲁克察克(今鄯善县鲁克沁镇)、勒木丕(今吐鲁番市恰特喀勒乡拉木村)。附属于东师前国的有:狐胡国(位于柳谷,今鄯善县树柏沟)、小金附国(位于纳呼,今鄯善县西盐池)、车师后城长国(位于连木齐木,今鄯善县连木沁镇)、车师都尉国(位于雅图库,今鄯善县赛尔克甫沟北口)、郁立师国(位于苏贝希,今鄯善县吐峪沟北口)。车师前国疆域包括今吐鲁番地区现境的大部分地区。

    东晋咸和三年(328)前凉设高昌郡,下设高昌、横截、田地3县,境域包括今鄯善县境和吐鲁番市东部。

    唐贞观十四年(640),唐灭高昌,置西州,下辖高昌、交河、柳中、蒲昌、天山5县,据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载:西州境“东西八百九十五里,南北四百八十六里。”与今地区境域基本相同。

    唐咸通七年(866),回鹘大酋仆固俊建立高昌回鹘王国。王延德《使高昌记》云:高昌回鹘王国,“其地南距于阗,西南距大食、波斯,西距西天”。《元史·巴尔术阿忒的斤传》云:高昌回鹘王国“北至阿术河,南接酒泉,东至兀敦甲石哈,西临吐蕃”其辖区东起哈密、伊吾,东南至酒泉,西同吐蕃接壤,北至吉木萨尔、奇台县。

    明代吐鲁番盆地属东察合台汗国,今吐鲁番地区都在其疆域内。清乾隆至光绪年间,曾设辟展办事大臣、吐鲁番领队大臣、吐鲁番厅,管辖区域包括吐鲁番盆地,并兼管罗布淖尔事务。民国2年(1913),吐鲁番厅改吐鲁番县,其范围含今吐鲁番市、托克逊县全境,属焉耆道;鄯善县属迪化道,民国9年(1920)改属焉耆道,民国22年(1933)属迪化行政公署。至民国27年(1938),3县均属迪化行政公署。各县境域与今无相同。

    新中国成立后,3县先后属迪化专署、乌鲁木齐专署、自治区直辖县。1969年吐鲁番、托克逊划归乌鲁木齐市,鄯善县划入哈密地区。

    1975年,吐鲁番地区成立,下辖吐鲁番县、鄯善县 、托克逊县3县,东西长约300千米,南北约240千米,总面积约6.97万平方千米。

 

    二、建置沿革

 

    交河故城沟西台地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证明,交河故城所在地在距今约1.5万~2万年前的远古时期,就有古人类活动、居住。

    交河故城台地还出土了距今3 000~4 000年的彩陶文化遗存,其形制和风格受中原彩陶文化影响较大。

    春秋末期,交河出现姑师(车师)国。

    据《汉书·西域传》载,秦汉时期吐鲁番盆地有“车师前国、狐胡国……”又据《西域图志》载:吐鲁番盆地境内有狐胡国、小金附国、车师后城长国、车师都尉国、郁立师国……。西汉时,车师前国臣属匈奴。

    汉元封三年(前108)汉将军赵破奴率数万骑破车师。以后汉与匈奴又多次争夺车师。

    汉神爵二年(前60),匈奴败降,车师归汉,正式纳入祖国版图。汉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,车师隶属西域都护府。

    汉元帝初元元年(前48),置戊己校尉驻车师前国交河城,掌管西域屯田事务。

    汉永元三年(91)以后,戊己校尉由交河迁高昌壁。

    汉永初元年(107)后,罢西域都护,西域又绝,车师前国又降匈奴。

    汉延光二年(123),汉以班勇为西域长史,率兵500屯柳中。第二年,班勇攻占交河城,击走匈奴,车师复归汉。

    曹魏黄初三年(222),遣张恭为戊己校尉赴高昌屯田。

    西晋太康元年(280),车师前王遣子入侍。

    东晋咸和二年(327),前凉在高昌设郡,并设田地县、高昌县,乃新疆设郡县之始,隶沙州。

    前秦建元十二年(376),前秦灭前凉,以杨翰为高昌太守,车师前国仍踞交河,吐鲁番盆地属前秦。

    前秦太初元年(386),吕光建后凉,高昌、车师属后凉。

    后秦弘始二年(400),敦煌太守李嵩建西凉政权,被后秦封为高昌侯,车师前国和高昌属西凉。

    北凉玄始十年(421),北凉灭西凉,任隗仁为高昌太守,车师前王附北凉。

    北魏神麂二年(429),车师前国归附北魏。

   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(442),沮渠无讳攻破高昌,自称大凉王。

   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(450),沮渠安周联合柔然破车师,车师前王车伊洛等后举家迁魏都,车师前国亡。

    北魏和平元年(460),柔然灭高昌,灭大凉,立阚伯周为高昌王,自此,吐鲁番盆地进入以汉文化为主体的高昌王国时期。

    北魏太和十五年(491),至太和二十三年(499),高昌先后立张孟明、马儒、麴嘉为王。麴氏高昌王国先后依附柔然、高车、突厥,臣服于北魏、西魏。

    隋开皇元年(581),隋王朝与西域诸国包括高昌王国建立了亲密关系。

    唐武德元年(618),唐王朝建立,第二年高昌王国入贡唐朝。

    唐贞观元年(632),高昌结好西突厥,与唐朝为敌。唐贞观十四年(640),唐灭高昌,在高昌王城设置了西州,初为西昌州,州下置5个县:高昌县(后改为前庭县)、柳中县、交河县、天山县、蒲昌县,辖区与今吐鲁番地区基本相同。唐在置西州的同年,在西州治所设置了安西大都护府领辖东自龟兹、西达波斯22个督都府和118个州地。唐贞观二十二年(648),安西大都护府迁到龟兹。唐永徽元年(650)复撤回西州。

    显庆三年(658)再次迁到龟兹,西州改设督都府。

    唐天宝元年(742)唐设安西、北庭节度使,改西州为交河郡。

    唐贞元六年(790),吐蕃攻占西州。

    唐咸通七年(866),回鹘大酋仆固俊攻取西州,建立高昌回鹘王国,吐鲁番盆地属高昌回鹘王国。高昌回鹘王国先后臣属于宋、辽、西辽。宋嘉定二年(1209),高昌回鹘王国臣属成吉思汗,改高昌回鹘为畏兀尔亦都护政权,保留领地。

    元至元二十年(1283),元在高昌设和州(哈喇和卓)宣慰司。

    元至正十年(1350),吐鲁番盆地分柳中、火州、吐鲁番3部,元皆设“达鲁花赤”监之。

    元至正七年(1347),吐鲁番盆地属东察合台汗国。

    明洪武元年(1368),明朝建立柳中、火州、吐鲁番万户府。

    明景泰元年(1450),吐鲁番地面也密力火者并火州、柳城称王,首府安乐城(今吐鲁番市东部)。

    明成化二十三年(1487),阿黑麻占领吐鲁番称汗。

    明庆隆四年(1570),吐鲁番境属叶尔羌汗国。

    清康熙十九年(1680),准噶尔部控制吐鲁番盆地。乾隆二十年(1755),清灭准噶尔,吐鲁番盆地属清。

    乾隆二十四年(1759),清在今鄯善设辟展办事大臣及同知,隶甘肃布政司。

    乾隆四十四年(1779),改辟展办事大臣为吐鲁番领队大臣,移同知都司来驻,由乌鲁木齐都统节制。

    同治九年(1870),阿古柏占领吐鲁番,光绪三年(1877),清收复吐鲁番。

    光绪十二年(1886),设吐鲁番直隶厅,辖今吐鲁番地区全境,隶镇迪道。直隶厅分4乡21个庄子。

    光绪二十八年(1902),辟展巡检改为鄯善县,隶属吐鲁番厅。

    中华民国初年,吐鲁番地区境内仍沿袭清建置。民国2年(1913),吐鲁番厅改为吐鲁番县,辖今吐鲁番市和托克逊县境域。民国1年至民国26年(1912~1937)吐鲁番县属焉耆道,民国27年(1938)以后吐鲁番属迪化专署。民国初年鄯善县属迪化道,民国9年(1920)属焉耆道,民国22年(1933)属迪化行政公署。民国初年设托克逊分县,属吐鲁番县管辖,民国19年(1930)升格为托克逊设治局,民国25年(1936)置托克逊县,隶焉耆行政区,民国27年(1938年)隶迪化行政公署。

    19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,吐鲁番、鄯善、托克逊3县均属迪化专署,后改为乌鲁木齐专署,1958~1969年为自治区直辖县,1969~1974年吐鲁番县和托克逊县划归乌鲁木齐市,鄯善县划归哈密地区。1975年,成立吐鲁番地区,辖吐鲁番、鄯善、托克逊3县。

 

    三、行政区划沿革

 

    (一)、清代区划

    乾隆二十三年(1758),清政府封额敏和卓为世袭郡王,享有领地,实行扎萨克制,辖区内实行八旗牛录制。

    乾隆二十四年(1759),清政府置辟展办事大臣及同知。

    乾隆四十四年(1779)辟展办事大臣及同知移至吐鲁番,改为吐鲁番领队大臣,境内军府制和扎萨克制并存,领队大臣管辖10牛录,扎萨克郡王统辖15牛录。

    光绪十二年(1886),清政府设吐鲁番直隶厅,辖今吐鲁番地区全境,隶镇迪道,下设东、西、南、北4乡,21个庄子。

    光绪二十八年(1902),置鄯善县,隶吐鲁番厅,下设辟展、树柏沟、汉墩、连二工、连木沁、南梁、北梁、吐峪沟等8乡台,各乡台设乡约。

   

    (二)、民国时期区划

    民国2年(1913)撤吐鲁番厅,设吐鲁番县。民国17年(1928),县公署改为县政府,县知事改为县长,县下设乡,改乡约为农官。民国22年(1933),新疆省政府推行县、区(乡)、村(街)制。民国25年(1936),置托克逊县。民国33年(1944),新疆省政府推行乡镇、保、甲制。

    1949年,吐鲁番县共有3镇9乡、68保、95甲;鄯善县有2镇、5乡、24保、196甲;托克逊县有1镇、3乡、20保、120甲。

 

    (三)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

    1、1950年区划

    1949年9月,新疆和平解放,1950年3月,吐鲁番、鄯善、托克逊3县先后废除“保甲”制,建立人民政权。3县共建区12个,乡48个。吐鲁番县辖5个区,16个乡;鄯善县辖4个区,16个乡,托克逊县辖3个区,16个乡。

    1950年,吐鲁番县辖5个区,1956年增至8个;是年,又将第七区和第八区撤销,分别并入第六区和第四区。1953年城关区改为市,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。

    一区(亚尔区)辖4乡,二区(艾丁湖区)辖4乡,三区(沙河子区)辖4乡,四区(恰特喀勒区)辖4乡,五区(胜金区)辖2乡,六区(二、三堡区)辖4乡。

    1950年,鄯善县辖4个区1953年新增2个区,共辖6区,19乡。1956年,一区成立东巴扎回族自治乡。

    一区(城关辟展区)辖5乡,二区(连木沁区)辖2乡,三区(鲁克沁区)辖4乡,四区(吐峪沟区)辖3乡,五区(达浪坎区)辖3乡,六区(七克台区)辖2个乡。

    1950年,托克逊县下辖3区16乡。

    一区(托台区)辖6乡,二区(伊拉湖区)辖6乡,三区(河东区)辖4乡。

    2、1958年区划

   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,吐、鄯、托3县相继撤区建社,共成立17个人民公社,3个镇和2个园艺场。其中吐鲁番县辖7个人民公社、1个镇、1个园艺场;鄯善县辖6个人民公社、1个镇、1个园艺场;托克逊县辖4个人民公社、1个镇。1975年吐鲁番地区成立,辖3县、17个公社、3镇、2个园艺场、1个棉作试验场。

    吐鲁番县辖五星、艾丁湖、红旗、胜金、火焰山、七泉湖、葡萄共7个公社和吐鲁番镇、红柳河园艺场、棉作试验场。

    鄯善县辖东风、红旗、东方红、红星、前进、火箭共6个公社和鄯善镇、鄯善园艺场。

    托克逊县辖红旗、前进、跃进、先锋共4个人民公社和托克逊镇。

    3、1984年区划:

    1984年,吐鲁番地区开始撤社建乡工作。先后共建18乡、8镇。1985年吐鲁番撤县建市,1986年撤吐鲁番镇,成立高昌路和老城路两个街道办事处。

    吐鲁番市辖亚尔、艾丁湖、恰特喀勒、胜金、二堡、三堡、葡萄共7乡,七泉湖、大河沿2镇,高昌路、老城路2个街道办事处及红柳河葡萄开发公司、棉作试验场。

    鄯善县辖辟展、吐峪沟、鲁克沁、达朗坎、连木沁、迪坎、七克台、东巴扎共8乡,鄯善、火车站2镇和鄯善葡萄开发公司。

    托克逊县辖托台、伊拉湖、博斯坦、河东共4个乡和托克逊、库米什、库加依3镇。

    4、1995年区划

    1995年底,吐鲁番地区的2县1市共辖有10镇、15乡、1个民族乡、2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葡萄开发公司、1个棉作试验场。

    吐鲁番市辖亚尔乡、艾丁湖乡、二堡乡、三堡乡、葡萄乡、胜金乡、恰特卡勒乡、七泉湖镇、大河沿镇、老城路办事处、高昌路办事处。

    鄯善县辖辟展乡、达朗坎乡、迪坎乡、吐峪沟乡、东巴扎回族乡、鄯善镇、鲁克沁镇、火车站镇、七克台镇、连木沁镇。

    托克逊县辖夏乡、郭勒布依乡、伊拉湖乡、博斯坦乡、托克逊镇、库米什镇、库加依镇。

网站首页 | 网站地图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  返回顶部